美国的经济为何这么发达?
栏目:行业资讯 发布时间:2023-07-31
感觉生活中的美国大品牌还不及日本的多,但为什么美国经济那么发达?中国是日本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同样也是美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在中国市场美国货也并不比日本货占优势,日本货的品种更多,而且在质量技术方面甚至高于美国产品,美国还是丰田本田的最大海外市场为日本人赚钱,然而美国gdp却是日本的好几倍,美国到底靠
感觉生活中的美国大品牌还不及日本的多,但为什么美国经济那么发达?中国是日本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同样也是美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在中国市场美国货也并不比日本货占优势,日本货的品种更多,而且在质量技术方面甚至高于美国产品,美国还是丰田本田的最大海外市场为日本人赚钱,然而美国gdp却是日本的好几倍,美国到底靠什么赚钱?

谢邀!


  • 完善的法治环境
  • 自由的经济政策
  • 可靠的政府信用
  • 自省的政治文化

先解答题主的几个问题,再正经回答问题吧。

美国的品牌没有日本多?真的吗,恰恰相反我每天都在用美国产品,但是东芝、索尼、日立、夏普离我却越来越远。除了佳能尼康,在中国市场基本上已经没有类似于英特尔、微软、可口可乐、宝洁这样家家户户都会用的品牌了。麦当劳、肯德基、迪斯尼更是充斥着每个中国人的生活。

福布斯(Forbes)公布了2016年度全球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这100大品牌来自16个国家以及19大行业。来自美国的公司占据榜单的半壁江山,达到了52家,其次是德国(11家)、日本(8家)以及法国(6家)。

当然品牌价值是个比较抽象的东西,可能不够客观。如果对2016年世界五百强企业进行统计:

美 国:上榜企业134家,营业收入合计84670.53亿美元,利润合计6816.38亿美元。利润占营业收入的8.05%。

中 国:上榜企业110家,营业收入合计61967.17亿美元,利润合计3460.03亿美元。利润占营业收入的5.58%。

日 本:上榜企业52家,营业收入合计25776.58亿美元,利润合计1020.33亿美元。利润占营业收入的3.95%。

2016年世界五百强的平均利润率是5.36%。中国企业勉强略高,而美国企业则远高于平均利润。中国企业总数虽然快要赶上了美国企业了,但是利润率明显低于美国,而日本企业的利润率比中国还低。但你也不要笑话日本,因为法国英国的五百强企业平均利润率都在3.5%以下,德国更是低于3%。

如果论产品质量,德国的产品质量比日本还好,但是德国企业的利润率居然如此低,你能想象得到吗?你一定会问,奔驰宝马梅赛德斯,你们都怎么了!?遗憾的是,奔驰宝马再挣钱,也是小钱而已。

世界上挣钱最多的8个公司,四个在美国,四个在中国,美国是挣了手机行业70%利润的苹果、美国最大的金融机构摩根大通、世界上最佳的投资企业伯克希尔哈撒韦、世界上市值最高的银行美国富国银行。而中国则是一炸,工建农中,四大行。

世界上最挣钱的公司都是金融业。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金融业。美国的金融业占GDP的20%以上。美国的股票市值占全世界的三分之一,而中国上市公司的总市值只有美国的四分之一到五分之一。全世界最优秀的公司都要去美国发行股票。

强大的金融业

这样强大的金融业是如何铸就的呢? 1947年10月30日,在美国的倡议下,23个国家在日内瓦签订了一项包括关税和贸易政策的多边国际协定,就关税减让达成了一系列协议,并与《哈瓦那宪章》中有关贸易政策的部分共同构成了《关税与贸易总协议》,事实上形成了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 此后,美国凭借其经济体量与金融实力,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中占有最大的股金认缴份额,因此也拥有了重要的投票权,使得美国在世界金融和贸易发展中取得了绝对性的话语权。

凭借美国的地缘优势, 一战期间,伦敦交易所宣布暂停交易,身为美国第一大金融中心的纽约迎来了自己的第一次大牛市。 二战后,美国再次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科技优势和经济实力成为世界经济头号强国,构建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美元顺势取代英镑成为全球第一的国际货币,而纽约也成功取代伦敦成为世界最重要的金融中心。 目前的国际金融秩序可以说是在美国和欧洲等主要发达国家控制下的金融秩序,特别是美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世界银行等重要的国际组织中拥有的占主导权的影响力,反过来又为美国金融业的强大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1975年,美国证监会批准标准普尔公司(Standard&Poor’s,S&P)、穆迪公司(Moody’s)和惠誉(Fitch)三家信用评级机构作为首批“国家认可的统计评级组织”,以便对债券市场进行有效监管。这一做法导致美国信用评级机构业务向全球范围扩张,并逐渐垄断美国乃至全球的信用评级业 。通过垄断评级, 扭曲了许多国家的投资判断,使得美国可以轻松获取信用资源和相关利益。

美元一直是国际储备货币,在世界各个的外汇储备中占有50%以上的比例。在欧盟成立后,美国的国际贸易只占全球的16%,而美元的国际结算仍然占全球总量的53% 。美国企业在搞外贸的时候,就不会像中国企业一样担心汇兑损失。

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发达和先进的证券市场,纽约证券交易所经过20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证券交易所,在美国经济的腾飞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纽约证券交易所成立后,美国又发展出了世界规模的金融衍生品市场。 2006年,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和芝加哥商业交易所合并成新的芝加哥商业交易所(CME),市值超过纽约证券交易所。此后,基于汇率、利率、股票等基础资产的金融衍生品相继推出,成为美国金融业不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美国人总是说自己很天真,别人看起来是胆子大,其实是美国人的自信。美国放任几年一次的经济危机不断发生,又通过危机不断的优化资源配置,建立了世界上最先进最发达最强有力的金融体系。

创新与金融的支持

很多人说美国公司比日本德国优秀是因为互联网企业都诞生在美国,但是让大家忽视的一点是,只有在美国,创新能够最大限度的得到金融支持,苹果、微软、甲骨文、思科、谷歌、facebook都是只用几年时间就发展成了世界级的大公司,这在其他很多国家是无法实现的。

估计你可能没听说过Gilead Sciences这个公司,这个公司在2016年是世界上最能赚钱的前十个公司之一,就排在上面提到的富国银行和丰田汽车之后。这家 在 10 年内市值从 157 亿美元增长了 700% 达到 1270 亿美元。

以下引用自Gilead Sciences 是一家怎样的公司?是如何在 10 年内市值从 157 亿美元增长了 700% 达到 1270 亿美元?中 Lochaon的回答

作者:Lochaon 链接:zhihu.com/question/2440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1987年由Michael L. Riordan (霍普金斯医学院哈佛商学院背景)成立。因自己得过登革热,所以确立了公司从事抗病毒药物开发的方向。 -1992年上市,同时期开始研究治疗HIV药物,后来的Tenofovir,开启了公司在艾滋病药物市场制霸的纪元。之后,通过一系列聪明的小手笔收购和与大公司的合作,公司慢慢扩张pipeline和收入。在HIV/艾滋领域大幅领先竞争者。 -2011年,公司最大的一笔收购11b买了Pharmasset,在当时来说,简直是豪赌收购的丙肝药物pipeline能成功,结果,豪赌成功,医药销售史上最成功的药物之一Solvadi(Sofosbuvir)诞生,丙肝也从此被人类攻克。
Gilead之所以能成为如此的high growth公司,我自己总结有以下几个因素:
1. 公司作为典型的biotech,发展的技术是颠覆性的,所在的疾病领域也是之前有巨大需求真空的领域。作为最早在HIV/艾滋和丙肝领域做出好药的公司,Gilead享受先驱优势(first mover advantage),这极大的保证了公司的profit margin。 2. 美国市场健全的一二级市场,提供给还没有盈利的biotech公司很多融资机会,Gilead也可以通过资本运作(比如用自己股票而非现金)收购其他biotech的pipeline,从而达到organic growth。 3. 管理层牛掰,买公司的时候几乎不花冤枉钱,豪赌未来的时候也没有看走眼,做出blockbuster药物之后,很有效的巩固自己的知识产权,扩展用药范围,做出更有效的高版本药品(比如Harvoni就是Sovaldi升级,缩短用药时间,延长知识产权期限)。 4. 美国允许医药公司给自己研究出来的药物标上令人乍舌的高价,来弥补研发阶段极高的资本付出,鼓励未来的药物研究与革新。所以Gilead可以1000刀一粒的卖药给丙肝患者。当然这也引起了很大的论战。

凡是先进技术和创新,在美国总是能够生根发芽。亚马逊能够年年亏损,而成为网络购物领域的世界级企业;特斯拉和SpaceX这样梦想中的企业也能够大展身手。

可有一个日本企业、一个德国企业能像这些美国企业一样呢?都说美国不断地吸引了全世界的人才,在英国德国日本也一样有世界级的高校存在,为什么只有美国做到了这一点呢?因为美国提供了更宽松更优越的创新环境,从而更加快速迅捷的孕育出真正改变人们生活和对世界理解的技术和产品。

优越的地缘条件和自然资源

谈到美国经济发达,还要讲讲美国拥有当今世界最优越的地缘条件和自然资源。中国军队大部分都是陆军,因为要守卫绵延上万公里的边境线是需要足够的人的。而美国大部分部队都不驻扎在美国国内。美国天然的对世界大战免疫,再怎么打仗也打不到美国,难民危机也影响不到美国。

前面说到了,美国的金融优势也是来自于一战和二战。不仅如此,战争中还有大批科学家来到美国。

美国和加拿大边境也是不设防的,形成的统一的北美自由市场,实际上为美国带来的是只有3600多万的人口,和一个差不多和美国面积一样大的国土资源。而即便不考虑加拿大,只说美国本土,那也是世界首屈一指的。如果三体小说中外星人真的锁死地球科技,让全人类都退回到工业革命之前的农耕时代。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一定是美国。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大可耕种面积的土地,五大湖带来的是世界前十名的人均水资源量。全世界人民不干别的都种粮食,美国还是全世界第一。

美国还有丰富的石油资源,探明储量就已经世界名列前茅了,还有很多留着没有勘探的地方。如果都勘探了,估计会秒杀俄罗斯和沙特。美国通过发动战争和强有力的军事能力,还控制了世界上大部分优质的油田。美国的油价比德国、俄罗斯、中国、日本都要低。

引用自腾讯网2016年7月新闻:

美国石油储量超沙特和俄罗斯 居全球第一

美国石油储量世界第一,美国边上的加拿大世界第四。仅美国德克萨斯州的未开采储量就比中国全部储量都要高。

光凭美国这些石油,中国想超过美国就很困难。经济不好的时候,砍砍树,卖点油,种种玉米大豆,就已经比中国人富裕了。

引领世界的潮流文化

美国经济的发达依赖于科技的发达,军事的卓越,同时也依赖于美国的文化。

美国的官方语言是英语,这极大的方便了美国对外交流和经济发展。使用着世界货币和世界通用语言,方便了美国用文化征服世界。看好莱坞电影,看NBA、NFL、NHL,听迈克尔杰克逊或是百老汇,吃肯德基麦当劳,去拉斯维加斯的赌场逍遥快活。这都影响了全世界人民的生活方式。

美联社、CNN、FOX、NBC、ABC、华盛顿邮报、华尔街日报、HBO、netflix、迪斯尼,这些品牌不胜枚举,占据着全世界新闻、娱乐、传媒金字塔的最顶端。

美国经济到达有多强大

在全世界最大的20个经济体里,美国的人均GDP排名第二,第一是只有700万人口的瑞士。而美国是一个3亿人口的国家。美国的人均GDP是日本的1.7倍,是德国的1.34倍,是中国的7倍多。二十年以前美日欧之间差距是极其微小的。中美之间的这个差距在2014年还在缩小,但在2016年又被拉大了。

所以从经济发展的内在质量上讲,全世界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赶得上美国。

总结一下美国经济发达的几个原因:自然条件好、地理位置好、文化最发达、军事能力最强大、科技实力超群、金融业最发达。就好比打牌,拿到了两个王、四个2、四个A。于是美国正在把其他国家远远地甩在身后,也许几十年后,世界上只有两类国家:美国、非美国。


钱和财富不再是零和的,而是凭借资本算法涌现的。不清楚这个算法,无力理解当下世界,更别说谈判各方的逻辑了。


多数人也是基于2.0时代贸易理论、分工理论来定位中国位置,分析前景并提出建议,而基于货币金融视角展开的好像还没有,直觉这会导致极大的麻烦,糟糕程度堪比“工业时代还以为粮食能决胜、资本时代还以为制造能决胜”。


其实帮助日韩台脱离农业时的2.0版攻略,里根之后已变成了不可救药的自残

(20年人均GDP相对美国的比例没怎么增,人口每代下降30%~45%)

更像是哺乳期太久,价值观和身体都畸形了。模仿他们实在是寒毛直竖。


为了照顾读者理解3.0版货币和财富机制的底层代码,以及东亚模式的先天残疾,

尽量通俗简化;稍微夹杂一些理论和书籍点评。

从个人直觉经验出发,来钱方式主要有三种:自雇或者打工(出售体力给别人)、出售资产(土地、房产、股票)、贷款(基于收入偿还的,或者基于资产抵押的)。那些过手交易并不创造新钱,那这十几年新增的上百万亿货币从何而来?一直追寻下去就会发现:几乎所有的新钱,最终源头都是由贷款而生。

了解基础会计知识的话,看一眼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也能理解:如果所有贷款都偿还消失,那必然所有存款也消失了,只剩银行的股本以大楼电脑等形式存在。


简单记住信用货币理论1:贷款创造货币,还贷消灭货币。

这里不详细展开,推荐央行金融研究所所长孙国峰,既然他曾让米什金教授认错,答应修改自己全球风行的《货币银行学》教材,想必你也可以被说服。

先假装接受了信用货币理论吧,接着有推论1.1 :新增货币量,主要取决于有多少新人有贷款冲动和还款能力。稀缺的已经不是过去的金银,而是信用机制和赚钱机会,因为银行们放出贷款的能力几乎是无限的。



这时又有推论1.2:拿到一笔钱的方式如果不一样,是订单或工资、还是福利、还是借贷,生钱的效果会大不相同。


比如你今年工资多拿了十万,那会有不小的冲动去贷款换车;但多借了十万,或者政府多发了十万福利,那去扛贷款的勇气就小的多,即使申请,银行也不乐意给。



用减税的方式把国债绷到上限,等同于于把钱硬塞给民间赚走,变成企业家的奖金、股东的分红和员工的薪水,银行会追着给他们放更多钱,他们也有勇气花新的钱。而派发懒人福利、修建低效公共设施的方式爆杠杆,就会陷入死局。当然最坏的是,重税重费拿走企业利润和资本,变成官府的存银,那…大明王朝你好。

同样也能明白,为什么美方代表反感贸易赤字,天天喊着减小逆差,对持有美债的外国政府各种找茬。因为给美国企业下1亿美元的订单,和拿1亿美元存他们银行或者国债,引起的后果可是天差地别。最稀缺的是赚钱机会,企业多接订单了,银行算法能追着他们放贷自动生成新钱,不缺你那笔。


是不是有点错愕?敢情我们勒紧的自己国民的消费和企业投资,积累成外储借给美国人,竟然是冲突起因之一?


是的,新增外储持续从订单-企业-工薪的循环池子,人为的把钱抽到了另一个债务池子里,这属于给全球化体系挖大坑。如果外储全都转化成订单,那蓝领们也会非常滋润。似乎没多少主流重磅学者提到这一点,倒是和里根当年改革时的反应相似。那时天量资本和商品流入美国(贸易赤字)、资源开始从政府转移给企业家去配置(减税引发的财政赤字),正是重新崛起的时候,当时学者们反倒集体哀嚎帝国要日落了,因为他们的理论框架来自于金本位时代。


这里财富除了钱(货币)以外,包括债券、股权、房产、土地、矿藏等可长期持有的资产,但排除水果蔬菜粮食香烟铝箔焦炭等原材料类和消耗类商品。

财富可以视为别人对资产的出价,而最影响出价意愿的因素有:



如果秩序动荡,或者发生恶性通胀,或者官员能任意征税、朝令夕改,那么财富自然就难以生长,投资、生产和贸易也会停滞。英格兰从大宪章到光荣革命那四百年的争吵砍杀,给世界带来一个几千年未有的全新架构,现代科技和财富得以爆炸性增长。日韩台在二战后也得益于此,而苏东和南美等曾动荡上两三年的,通常得一代人才能爬起来。




比如农地、公产房、宅基地等如果禁止流通抵押,股票难以上市,依据身份比如城市或农村或者海外居民而禁止交易,或者干脆国有、集体所有,那么显然其价值会大打折扣。


几亿股的股票也是如此,每天成交的那一点点,也决定了没交易的那些的价格。推论是:稍微新增一些流量,比如外资来设厂并增雇了2%的就业,国外养老金来买了2%的股票,那即使他们赚到的同时,其余的98%也跟着增值不少。减税几个点对于投资和工薪增长也会有类似效果。


其实工薪的增长也近似于边际拉动,连续十几年企业争相雇人,司机保安们即使没跳槽、生产率也没提高,收入也会上涨好几倍,日韩台都曾经历过这阶段。高增长期企业为了挣钱而年年多雇些人,那所有人的收入就年年上调了,这些新收入用来买买买,企业家又能赚到钱了。有些蠢人说资本多了、可以分点给劳动者,那可真是毒药。


具备良好流通性的资产构成了财富池子,其实不等同于货币池子。开发商买了块玉米地盖房,地主拿到钱当天买了辆奔驰,钱呆了几小时就去了车厂又流去别处,但市场上新增了这块土地的财富,所谓钱走价留。越多的资产品类可以流通,储蓄的重要性就越低。而那些基于旧理论说美国人储蓄不足、缺乏后劲的,可以不理会的,因为后劲不在储蓄,而在于资产流动性、投资收益率、未来纳税人和贷款人的增量等。


顺便基于这个原理做一道应用题。假定1.6亿亩宅基地每亩指标10万元,15亿亩基本农田每亩价值3000元,总计20万亿,平均25年流转一次,进城结婚大病高考的影响是否能缓解90%?这个财富池子,能代替多少万亿的农村社保,如果从企业和工薪征税的方式积累这几万亿农村社保的话,根据前面1.1的推论,又会压抑多少万亿新钱的诞生?何况这还没计算1.6亿栋独立大宅和贷款、物业税,所带动的建材家电汽车等就业、税收,以及幸福感和生育率,这些都是因为一纸政策而未能浮现的增长机会,也是重塑中国未来货币和财富面貌的根基。


几乎所有的农地林地都可以自由交易、抵押贷款;只需通过当地社区规划许可、缴纳配套费和物业税,外国人也可以修建企业总部、私人庄园、和独栋大宅(约占住宅总量的六七成,生育率与三十多岁才有套小房子还得加班还贷的自然没法比),而且可以获得信贷支持。

大大小小的银行盯着每一笔能用来还款的收入和能够流通的抵押物,开发各种信贷产品;全球企业家和投资者几乎任意进出纽交所、纳斯达克和OTCBB,股票上市、兼并重组、小企业直接融资的政策门槛方面最低,使得总市值约GDP的200%,比日韩台的比例高约一倍。(中国A股市值扣除国资外,民间持股对应的GDP比例好像20%?大约差10倍吧)


在这两条主线加持支撑下,

财富机制抛弃金银以后,人,才是货币与财富的根基和源泉。

农牧业制造业的GDP和就业只占20%左右,其余80%的GDP和就业,其实都在是养人:房产、教育、医疗、餐饮、旅游、娱乐等等。有了发达国家中最高的生育率(约1.9),还能控制无法工作还贷人口的比例,再加上特殊官制,不时出来一位总统换掉几千个官员废掉一大堆管制干预扭曲,那美国就永远是资本和创新涌现的世界中心,其他经济体的资本、富豪、精英的移民目的地(全都体现为“逆差”),而那些做不到这些的,就或多或少的需要依赖美国的发动机拖着才能增长,或者变革。

这差不多能揭开一个百年之谜:

世界各国基于农业认知传统或者基于金银时代零和观念的人,几乎都无法理解美式财富的密码,甚至愤怒和仇恨,这么闲还这么有钱,而我们累死累活也穷的像狗。零和观念就很容易联想,美国多了别人一定少了,那一定是剥削、霸权、铸币税、寅吃卯粮、罪恶不可能持久、终有一天会完。

可真当美国不“剥削”他们了,又会奇惨无比,因为他们自己又搞不出或者不肯搞这种机制,把别人要求搞这套的建议当作来骗钱的阴谋诡计,那就只配回到封建时代去啃窝头咯,炖一只鸡就全家幸福半天了。


理解了美式的结构性机制,再来对照日韩台的金融、官制和地制,会发现普遍金融开放较晚而且相对落后,官僚对社会干预扭曲太重,最致命的是土地制度直到现在都不及格(地制变迁这里略)。

作为货币和财富最重要的承载根基,如果大部分土地的流通受限,自然使得人均财富大打折扣(复杂传导机制略)。

企业和居民没法对付官制和地制,倒是可以产业升级,竞争中的胜者一路打遍天下,但那几个明星企业对全民收入帮助实在有限。相对于美国人均GDP的比值后期很难缩小,而这还是资本规则多次被迫改革以后的,而且更高智商的国民付出了更多工作小时、更少生育、更多补习班等代价,或者说让最大产业“养人”走向坍塌。

日韩台的生育率目前在1.1~1.4,而在美国的日裔韩裔华裔的生育率大约1.6,与白人城市中产的1.7非常接近,所以低生育率不像是文化原因,而是土地制度导致的住房价格高面积小、教育竞争太狠等因素。不少人宁可带着资产和孩子移民,有点儿变成一个向美国输出资本和富豪精英的斗兽场的意思。

可以预计,每代人减少30%~45%,那么二三十年后日韩台的许多资产,将因为少人问津而价格急剧下跌,新的贷款冲动剧减,养老又压垮就业和分工,而时光无法倒流,继续下去,那么都注定会在世界经济版图(或者说民族格局)中萎缩到无足轻重的状态,其实现在就可以准备烧纸了。


我准备的悼词大概是:

东亚模式其实只是部分的市场化,偏重贸易层面而忽视了资本自由。里根之前的成功,主要是当时其他国家更蠢。当时中国印度南美非洲等的主流观念是独立自主,谁要提出引进外资、开放市场,一句你是不是想回到殖民地受剥削,就排挤掉了。而日本韩国台湾香港新加坡等,离开美军保护连命都没有了,就没那个犯蠢的底气。

当苏东解体、更多后进国家开始市场化改革后,日韩台没能强行尽快推进资本市场尤其土地自由的改革,之后就不再是奇迹,漫长的挣扎塌陷悲剧开始了。

悲剧源于改革阻力太大,日本内阁1986年4月发布了《前川报告》,1993年又发布了《平岩报告》,但国民认知和政治结构等因素导致严重的迟滞,所谓的渐进式改革成了抗拒改革的盾牌。

注:这里没有批评钱颖一和许成钢教授关于渐进式改革的闪光分析的意思。但渐进式改革无疑被神话了,比起苏东的改革,中国真正的不同在于以很高代价维持了政治秩序和货币秩序。从1984年城市改革开始走走停停了15年,期间流行的是中国崩溃论,而腾飞其实起始于1998年十余个经济部委被砍、房地产市场化和次年中美达成入世谅解,加上国企关闭,那可是全拜激进改革之所赐,制度红利足足吃了十年。然而经济腾飞、制度回滚,后来搞起国资委、宏观调控、耕地红线什么的,WTO承诺也放一边凉快去了。再换届时才又出现“让市场机制发挥决定性作用”和2013年深改60条。



《管理美元》,朝日新闻总编船桥洋一,他采访了广场协议前后美国日本德国百余位参与者,笔法面向大众,比当时联储主席沃尔克和日本财政副官回忆的《时运变迁》要好读很多。不过我估计销量还是不会超过《货币战争》的百分之一,未来几年,仍旧会有八成爆款文章会说“广场协议是阴谋和打压”,把改革的阵痛都推给外压—反正美国人不会来掐你,但本国的对手会找你麻烦。这套日本人早年玩的尤其熟练,你推给美国人我也推给美国人,正反都是美国人逼的。


回头去看《时运变迁》和《管理美元》两份记录,美国几方各种混乱诉求中,那批投资出身的、早就对财富货币、企业行为、市场投机等相当清楚的财政和联储官员,往往最早给出最正确的解药。


比如华尔街传奇人物里甘财长早早派代表建议日本把金融国际化(抵消升值压力),但日方坚持渐进式的。

后来美国财长助理马尔福德(基金经理出身)也多次给出减税建议,以改善日本企业的资本积累和提升居民消费力的方式,减少资本外流并扩大进口,但日方也连续拒绝了,最后大藏省还在政治压力下耍把戏,下调所得税的同时增收消费税抵消(等同于关税上调),没什么帮助。


其余乱插手的比如官僚政客,议员选民,除了起到施压改革的作用外,诉求大都是添乱的,拿来说打压的话证据也够多。

尤其多国协调谈判期间,设想几个大区分公司的经理、财务、运营、销售、法务互相吵架,但谁也无权命令或者开掉另外一方时的那种盛况。还好比一二战期间靠军队出场代价小的多。

至于各方为何放弃最优选择、置国家长期利益于不顾,那可以进入书中的场景去揣摩,直到搞懂“唉没办法,给我多半也会这么混吧”,这时才算是真的理解了。


阅读感受是,市场和技术进步非常快,社会认知和官场惯例则跟进的非常慢,机制的失衡远不如表面冲突那么吸引眼球,时间越久改革的对象通常势力也越大,结果很难不折腾几个来回的。英国从大宪章到光荣革命400年闷出一个体系后,也就英国移民自带着全套默会知识,在美加澳新自动生长起来,而法德俄意日韩等等,从被英国刺激到折腾完,几代人一两百年还算是快的。

而且在模仿时,民间去抄能帮助挣钱的,抄错了出局。而官僚会去抄自己省事的,或者编制、权限、预算有利的,抄错了自己也没事儿,能带更多下属花更多钱就是奋斗成功。

大藏省坚决抗拒减税,那虽然对日本有利但对自己的部委不利;

80年代中国计委借鉴日本产业政策时,日本学界已经集体反思了,但计委敢说:还是让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吧,给我们点补偿自己下海吧?

十几年前国土扩权借鉴日本国土规划时,日本学界也已经开始反思土地开发限制与泡沫的关系了,但国土能说,发改住建和环保那帮做的规划已经够严了,我们还是不管了吧?不会的,还是会努力把耕地红线推成国策,这样就能压倒他们了。


基于以吏为师的古老传统,只要官僚系统们选择了什么攻略,公立大学、官方智库、普通国民就会自动形成相适应的主流观念了。这又能怨谁呢?别人可没有把这些经验教训都密封保存起来,生怕你们学会了搞懂了。

文|学经济家

夜未央:创新如何涌现?——产业政策与市场机制的作用对比


群友:美国的计算机产业就是政府砸出来的,严格说是在战争威胁下,美国政府用现在至少上千亿美元的巨资砸出来的,这个是计算机发展史上说的。

中国自主芯片是几个套利的小商贩,美国早年是集全国之力。难的是从0到1,空中花园的塔基;市场完成的是1到100,空中花园的繁荣。

我:搞反了。在1930年代,IBM就投入了100万美元成立研发中心,先后造出了机械式的、电子式的计算机了。当时北京协和医院还进了一台穿孔机,可不全是政府和军方买单。


没有民间这种创新,军方会灵机一动,想到用很多电子管可以比机械式的运转更快?不是的。实际上军方头疼于弹道计算或者核武研发等自己的目标,宾州大学机电实验室的几个家伙构想出ENIAC计算机,最后去游说正在头疼的军方出钱买单。


总造价不到50万美元。堆了大量的电子管。


而廉价、精巧、可靠的电子管又是怎么进化来的?想想1920年代,美国就有600家收音机生产商在市场上厮杀(摩托罗拉还是后起之秀),你就懂了。


对计算机而言,0到1时,没政府多少事儿;ENIAC是相当于3-5的时候;卖给了军方一台,相当于6。


没有军方这张订单,一样会出现6。

而且ENIAC启用的次年,晶体管就发明了,几年后贝尔实验室造出第一台晶体管计算机,那才是时代突破,紧接着是集成电路。再往后如同那篇很火的文里一样,每一个“此路不通”的指示牌下,都是累累的失败者。

X86干死了无数牛X哄哄的系统,INTEL和微软也经常几十亿美元打水漂。


流传的认知偏差实在太多,挨个纠正会累死人。从文革的认知废墟上爬起来不久,如果没有一两本优秀的外版书打底,依靠三国演义套路的大众读物,或者重磅干货大棋解密的网文(一惊一乍的节奏,很像出租司机习惯听的评书),难免以为驱动世界的力量是那种桃园三结义、孔明借东风式的—早晚会在现实世界中撞的满眼金星。


顺手推荐《他们创造了美国 -- 从蒸汽机到搜索引擎:美国两个世纪历史上最著名的53位创新者》 可以看看这些创新有多少“补贴机制”“举国之力”的作用。50万美元离“举国之力”遥远的很。

先把印第安人屠了,然后再接上诸位的答案。

同样问题,为啥中华民族能伟大复兴。先充话费送个960万,然后再接着后续其他答案。

美国引导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第三次工业革命,以及信息时代。

美国自19世纪末20世纪初就是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一百多年来没变过。

美国主导了战后雅尔塔体系,经济上WTO,世界银行,政治上联合国都是美国为核心。

美元是世界货币,国际商贸用美元结算,石油贸易与美元捆绑。

美国依靠五百强跨国公司集团在全球割韭菜赚取巨大利润。


要知道,世界上现在是三种模式:亚非拉第三世界属于前工业模式,主要是原料产地与消费市场。

中国,印度等是工业模式,负责制造业生产。

美国,欧盟日韩等是后工业模式,不再搞制造业为主,而是高科技与服务业为主。

美国两大比较优势,一是服务业,包括金融(华尔街),文化(好莱坞)等。

一是高科技(硅谷),美国主要在高科技与高端制造业占优势,比如芯片,航空发动机,新能源新材料,航天飞机,精密仪器等。

美国出口中国的有这样几个:

高技术,工业品的,如芯片(这个是大头),波音飞机,汽车等。

农产品,矿产品,如大豆,猪肉,石油天然气等。

服务业,比如好莱坞电影,迪士尼动画,摇滚,NBA球赛,麦当劳肯德基等美式快餐。等等。

平台注册入口